• 休閑生活
  • 教育教學
  • 經濟貿易
  • 政法軍事
  • 人文社科
  • 農林牧漁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產
  • 環境安全
  • 當前位置: 達達文檔網 > 達達文庫 > 經濟貿易 > 正文

    鎮沿黃特色經濟帶建設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1 15:00:38 來源:達達文檔網 本文已影響 達達文檔網手機站

    X鎮地處惠民縣南部,南靠X,北臨X。轄X個社區X個村,人口X萬,面積X平方公里,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地理位置優越,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劉清路貫通南北,南與工業發達的淄博市隔河相望,有黃河浮橋相連,北接省道樂胡路,220國道橫穿東西,西去濟南100公里,至國際機場僅一小時車程,東至濱博高速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華東地區出入京、津的主要通道。

    黃河流經鎮域X個村、X公里,為發展全鎮的農業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黃河是X鎮最大的資源優勢之一,依托黃河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做足黃河文章,豐富黃河經濟內涵,壯大黃河歷史文化,是推動X鎮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動力。

    一、沿黃特色經濟帶建設的總體布局

    按照區域協調、統籌發展的原則,X鎮打算實施黃河經濟文化旅游帶建設,其中重點發展沿黃農業示范園和旅游度假村,通過五至十年的努力,在全鎮形成具有相對規模的沿黃經濟產業帶。

    目前,X鎮已納入全市沿黃風情帶建設,下一步將按照市委、縣委建設的總體思路,制定符合本鎮的沿黃旅游發展規劃,堅持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龍頭企業為骨干,以基礎建設為依托,以新興旅游業為延伸,大力挖掘黃河經濟潛力,發揮黃河經濟優勢,豐富黃河經濟內涵,逐步把X鎮的沿黃流域打造成為特色產業突出、主導產業集群、社會和諧進步的現代農業經濟長廊、文化旅游長廊。

    建設特色農業旅游區。依托白龍灣等現有旅游資源,積極爭取省、市、縣的項目資金支持,綜合開發文化旅游資源,加快旅游景點道路、黃河航運線路的建設步伐,開發水上游樂、農家樂、園區觀光等旅游項目,建設集休閑、觀光、娛樂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觀光農業旅游區。

    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不順,缺乏科學統一規劃

    沿黃生態產業帶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既需要各鎮和多個縣直部門各負其責、重點突破,又需要相互協作、全力推進。在沿黃生態產業帶建設上,縣里雖然有明確分工,但目前尚處在農業局管農業園區、旅游局管旅游項目。沿黃各鄉鎮條塊分割的淺表層面,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協調機制。由于沒有沿黃生態產業帶建設科學統一的編制規劃,項目建設上大多呈現“小、弱、散、差”的狀態,存有各自為戰、風格雷同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沿黃生態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傳統農業為主,產業結構尚需優化

    一是小農經濟烙印明顯。從總體上看,我鎮沿黃農業發展集約化、標準化程度較低,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實力弱,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二是土地流轉率較低。只有沿黃極少數村的土地實行了土地流轉,沿黃其他土地多以農戶分散種植為主,土地指標不足。三是特色農業發展滯后。由于缺乏具有強力引導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高附加值產業發展緩慢,與二三產業聯系不夠緊密,對農民增收帶動作用較小。

    (三)文化產業薄弱,資源整合亟待加強

    文化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商品生產滲透到精神領域的結果。我鎮紅色文化與黃河文化融合交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黃河渡口文化,也造就了X人民獨特的文化品質。但是,從推進文化產業和沿黃生態產業融合發展上仍存有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協同發展的理念落實不到位;
    運用文化產品打造旅游品牌的能力不強;
    經營機制不夠靈活;
    旅游商品的文化特色不夠鮮明等問題和不足。

    三、下一步的打算及建議

    (一)多措并舉,努力實現沿黃旅游業發展新突破

    一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資源配置。按照同質化資源需要差異化產品,類同化市場需要錯位經營的理念,努力做到全縣旅游業發展“一張圖”、“一盤棋”,改變畫地為牢、各自為戰的狀況,強化沿黃生態產業帶旅游業同源異質的互補功能,形成資源共享、配置合理、揚長避短、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提高旅游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積極培育沿黃生態產業帶的主打旅游項目和標志性產品。二是抓好項目建設,打造旅游精品。盡快制定出發展規劃,爭取資金,圍繞旅游項目建設和旅游景區升級改造,逐步完善景區設施,擴大規模,以項目為龍頭,推動旅游產業鏈不斷拉長。對打算建設的重點旅游項目,要落實責任、明確目標、加快推進,要精心打造旅游精品。三是加快景區升級,完善服務功能。積極對接上級部門,協調專項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塑造 “接待規模大、服務質量高、市場環境優、隊伍素質強”行業形象為目標,不斷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提升旅游業服務水平,真正讓游客在X吃的放心、住的舒心、游的開心。

    (二)突出特色,著力發展沿黃生態高效農業

    充分發揮沿黃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產業聚集、協調開放”的原則,以龍頭帶園區、以園區促產業、以產業聯農戶,明確功能定位、發展目標、產業布局、經營機制等內容,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能力強的沿黃生態高效農業園區。一是推動土地流轉,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新模式。在農業產權制度上深入探索,逐步打破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模式,倡導土地向大戶、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適度集中。建立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重點打造和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實現農業主導產業由農民單一經營向企業化運營的轉變,促進沿黃優勢農業的集約化、規?;l展。二是發展休閑農業,搭建生態產業新平臺。主打“周末休閑哪里去,惠民近郊游X”的品牌,保留并重點包裝X社區2至3個黃河民俗村落,突出“走近黃河、感觸黃河、擁抱黃河”主題,有計劃的對土地進行集中復墾、集約經營。加快沿黃苗木培育、林下經濟、特色農業等產業發展,啟動生態農業合作研究和菜籃子工程示范化基地建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建設一批高科技農業產業園、農家樂集聚區、果蔬采摘園,打造一流的集農業觀光、農事體驗、居住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沿黃生態農業園區。

    (三)深入挖掘,促進地域文化與沿黃生態產業融合

    文化產業是當代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要通過挖掘和拓展黃河古渡口文化內涵,豐富沿黃生態產業帶建設內容,以大產業推進黃河渡口文化大融合,以黃河渡口文化大融合建設大產業,以大產業促進社會經濟大發展。一是深入挖掘整合黃河渡口文化資源。X鎮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富集、文化優勢獨特。開發“紅色文化”,利用渤海革命老區和英雄人物的影響,突出X鎮獨有的文化內涵。二是以黃河渡口文化促進沿黃生態產業轉型升級。依托黃河渡口文化,增強人們的認知性、趣味性,寓教于樂,提升品位。把文化元素更多的植入沿黃生態產業帶建設,用文化內涵發展旅游項目,用文化理念助推農業園區,積極構建地域文化與沿黃生態產業帶相互融合、共生共榮、同步發展的新格局。三是創新文化產品營銷方式。黃河渡口文化、沿黃生態產業聯系密切,在宣傳推介、產品營銷等市場開拓環節具有較好的融合性、互補性,要充分利用各類節慶活動,搞好文化產品的展示和推介,為沿黃生態產業帶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四)多元投入,構建沿黃生態產業帶建設融資體系

    一是加大政府導向性投入。在用好上級專項發展資金的基礎上,采取項目貼息、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對沿黃生態產業帶重點項目進行扶持??h政府和各鎮在相關資金安排使用上要給予傾斜,支持旅游基礎設施和農業園區建設,為沿黃生態產業帶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二是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堅持“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進一步拓寬產業帶項目投資和融資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綜合運用合資、合作、獨資、承包、租賃、股份制等形式,將旅游景點和農業園區轉讓給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開發、經營,激發沿黃生態產業帶建設和發展活力。三是大力開展產業招商。進一步擴大沿黃生態產業帶對外開放力度,在旅游資源開發和農業園區建設中,積極引進國內外投資者,形成多元投資新格局。

    建議縣委、縣府在文化古跡恢復建設及旅游開發等方面給予土地指標、資金等政策支持。







    相關熱詞搜索: 調研報告 特色 建設 經濟 鎮沿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會財經
    • 文化
    • 職場
    • 教育
    • 電腦上網
    美女视频黄频视频大全 双城市| 凤凰县| 莒南县| 彭水| 家居| 志丹县| 永新县| 昆明市| 保德县| 辰溪县| 南岸区| 绥阳县| 尼勒克县| 家居| 子洲县| 吴堡县| 衡阳市| 英德市| 靖江市| 灯塔市| 山阴县| 包头市| 宁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顺昌县| 德清县| 嘉黎县| 越西县| 广饶县| 北宁市| 桂平市| 乐亭县| 揭西县| 关岭| 西华县| 崇文区| 德安县| 泸西县| 库伦旗| 漳州市| 吴堡县| http://www.123.com http://www.123.com http://www.123.com